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登录          人员查询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
     
    《党风与廉政》杂志社社长白亮:坚持四种思维,以廉润心铸魂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2025-08-23 来源:本站

    廉洁文化传播不能仅靠说教,而要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和用户思维,在内容上求精、形式上求新、质效上求好,将廉洁文化以可读、可视、可听、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廉洁文化从“文件”走向“人心”,最终形成崇廉尚德的社会风尚。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的现实需要。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廉洁文化传播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廉洁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将廉洁文化的“源头活水”引入人心,做到以廉润心、以文化人?近几年,在陕西省纪委监委和陕西日报社的安排部署和全力支持下,《党风与廉政》杂志社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不断促进刊网端微号深度融合,充分考虑新时代廉洁文化传播生态的多元要素,在构建平台、优化内容、丰富方式、提升质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坚持系统思维,构建传播平台

    2021年以来,针对原有省级传播平台融合不深、传播力不强、教育和引导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的状况,陕西省纪委监委和陕西日报社从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洁文化建设大局出发,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刊网端微号一体运行的廉洁文化传播新平台。   

    打破体制藩篱,实现资源互补。利用陕西日报社的期刊刊号公开发行《党风与廉政》杂志,并与陕西省纪委监委官网秦风网、官方APP秦风网客户端、官方微信公众号“陕西纪检监察”等媒体资源一体运行。之后,又开设“党风与廉政”抖音号、视频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清廉陕西”频道,从而打破体制藩篱,将省纪委监委的政治资源与省级党报的新闻专业资源整合,形成融媒体矩阵,为提升廉洁文化传播质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杜绝简单相加,推进深度融合。在内部机构设置之初,杂志社就充分考虑到融合发展需要,设立一个全媒体编辑中心、一个全媒体采访中心、一个全媒体运营中心,再加上办公室,内设四个部门,从而做到层级少、机构少,运行高效。在此基础上,着力建立“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融媒体工作机制,让整合在一起的刊网端微号各种媒体资源由简单的物理相加变为产生“化学反应”,确保融为一体。

    加强队伍建设,激活传播动力。新的融媒体平台运行之初,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4名高层次专业人才,与杂志社原有人员一起,进行了专业培训。之后,利用集中培训、周例会、周末业务学习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同时,打破全体员工的身份界限,不论是事业编制人员,还是合同制招聘人员,全部实行职员制,享受同等待遇。在此基础上,以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为主建立了数百人的通讯员队伍,多次召开学刊用刊座谈会,选择优秀通讯员到杂志社跟班学习,快速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廉洁文化传播队伍。

     

    坚持底线思维,精选传播内容 

    廉洁文化,是以廉洁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的总和,必须在选择传播内容时注意过滤、善于引“流”。为此,坚持“内容为王”,在守牢意识形态底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陕西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廉洁元素,融汇成廉洁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激发人们崇廉尚德的精神力量。

    着眼厚重历史,掘出廉洁“清泉”。《党风与廉政》设置“知古鉴今”栏目,每期刊登1至2篇原创廉洁文化文章,从《周礼》“六廉”到杨震口中的“四知”,从召公的“甘棠遗爱”到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从北宋年间保家卫国的“杨家将”到清朝光绪年间不饮“贪泉”的知县焦云龙,一个个发生在三秦大地上的历史故事、廉洁佳话被挖掘着、书写着,刊网端微号多渠道发布,感染着众多读者与粉丝。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革命精神。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在陕西留下了众多革命旧址和文物,其中涉及红色文化的A级旅游景区就有70多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41处,各类革命纪念馆76座,这些旧址和文物中蕴含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廉洁文化传播取之不尽的源泉。融媒体平台先后开设了“党史中的廉洁故事”“红色家风”“延安时期的纪律故事”等专栏,制作融媒体产品,进行全平台传播。

    坚持正反结合,讲述现实故事。一方面,开设“成风化人”栏目,积极挖掘廉洁典型,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各类英模人物的感人故事和良好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常设“警钟长鸣”栏目,对一个个贪腐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以案为鉴,开展警示教育。同时,开设了“泾渭分明”栏目,既宣传廉洁人物,又报道贪腐官员,正反对比、发人深省。

    此外,“华山论廉”栏目通过精短言论、“雁塔晨钟”栏目通过精短文学作品、封二通过介绍廉政教育基地等,给予廉洁理念以生动诠释、形象展示。

     

    坚持创新思维,丰富传播方式

    优质的廉洁文化内容是“源头活水”,让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则是一条条不渗漏且距离最近的渠道。只有运用创新思维,改变形式单一、内容刻板、受众参与度低的廉洁文化传播方式,廉洁文化故事才能讲得入脑入心,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打破套路模式,转变文风画风。融媒体平台的采编工作按照“精心策划、精细采编、精准表达、精彩呈现”的“四精”要求,努力突破传统的套路模式,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讲清大道理,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特刊”中,以“十三年,十三个地方”“十三年,十三个故事”为题,用文字加绘图、照片的形式,将党中央在陕北的13年历程浓缩于7个页码中。

    依靠技术赋能,线上线下融合。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杂志社成立打破部门界限的“秦风”融媒体工作室,年轻编辑记者踊跃报名参加。工作室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创意策划会,掀起“头脑风暴”,一件件让人耳目一新的融媒体产品相继生产出来:“陕西廉政文物系列动漫”主题动画系列视频,引发很大的社会反响;“节气话廉”“画说廉政”“纪律教育公开课”等系列融媒体产品,也因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受到广泛欢迎;《廉洁十四运》《一口红军锅》《窑洞里飞出的训令》等多部微视频,有的被多家中央媒体转发,有的入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一百堂党史课》;所有省级廉政教育基地,都被制作成VR数字展馆,在秦风网发布,点击参观人数众多;还有一些廉洁文化展馆,通过记者出镜介绍制作成“记者Vlog”在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上传播;元宵节的廉洁文化灯谜互动融媒体产品,也深受网民欢迎。

    孵化文化lP,发挥品牌效应。为了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培育具有高辨识度、高认知度的特色品牌,融媒体工作室成员们以秦兵马俑形象为基础,“塑造”出了精美的动漫人物“小秦”。“小秦”一“上岗”,就在刊网端微号全平台说纪讲法。《小秦说纪》系列视频推出后,“小秦”生动可爱的形象很快深入人心,成为陕西廉洁文化IP。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小秦说纪》升级为2.0版本《跟着小秦学党纪》,成为全省党纪学习教育宣传的样本。同时孵化出的《纪律教育公开课》,在深入采访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开讲,内容从党员干部家教家风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清廉元素,再到延安整风运动与党的作风建设,最后落脚到一体推进“三不腐”,形成了完整体系,传播着廉洁理念。

    围绕基层需求,拓展服务项目。围绕基层纪委监委的廉洁文化传播需求,杂志社除组织专业团队帮助拍摄警示教育片外,还编创了以抗战时期“安吴青训班”为题材的廉洁话剧《熔炉》,帮助多个县(市、区)制作廉洁文化表情包,组建廉洁文化宣讲小分队,举行迎新春廉洁文化书画笔会。此外,还帮助建设廉政教育基地、丰富廉洁文化展陈,更好发挥基地的教化功能。

     

    坚持用户思维,确保传播质效

    廉洁文化传播的目的在于以廉润心、以文化人,使广大党员干部守廉知规、人民大众崇廉尚德。只有坚持用户思维,建立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才能切实提升廉洁文化传播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绩效考核。杂志社以提升廉洁文化传播质效为目标,逐步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并不断修订完善,对每一件融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作品,都要量化打分,以分定酬。其分数高低,不仅看点击量和受众的反馈,还要看领导有没有批示、宣传部门有没有新闻阅评、专家学者和长期聘请的义务评刊员反馈如何。同时,每月都要开一次评优评奖会,评出一、二、三等奖,并根据与会人员意见形成融媒体产品评析总结,和当月在“三审三校”流程中发现的差错一起形成一份完整的产品“质检报告”,张贴于公告栏,奖罚分明。

    质效不断提升,变革仍在路上。系统性的变革,使《党风与廉政》杂志社的廉洁文化融媒体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感染力越来越强。几家出版社争相洽谈要将杂志上“知古鉴今”“警钟长鸣”等栏目的廉洁文化文章结集出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融媒体产品也广受好评,常态化推出的“节气话廉”“小秦说纪”等视觉化产品自不必说,《一口红军锅》《窑洞里飞出的训令》《一片廉心守初心》等多部微视频,有的被多家中央媒体转发,有的入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一百堂党史课》。几年来,杂志社每年推出上千件廉洁文化融媒体产品,全网点击量上亿次。

    廉洁文化传播绝不能仅靠“说教”,而要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和用户思维,在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建好平台的基础上,在内容上求精、形式上求新、质效上求好。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运用媒体融合成果和各种新技术,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廉洁文化以可读、可视、可听、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让廉洁文化从“文件”走向“人心”,最终形成崇廉尚德的社会风尚,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作者系《党风与廉政》杂志社社长)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主管单位:中国纪检廉政观察调研部   共建联办单位: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法律服务:国史教育法律咨询服务中心   法律支持:大明川中华法系论坛组委会
    .Copyright@2024 北京今日头闻传媒中心,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9831号
    工信部 京ICP备202408658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968号
    投稿邮箱:jinritw@163.com  咨询电话:13911237791(只接收短信)
    地址一区: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国务院45号院)
    地址二区:北京市大兴区星光影视园新媒体大厦3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