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立足自身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一心两带四片区”布局,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青龙县以城市建设为中心,以满族文化为特色,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同时,重点打造“两带”,即长城文化旅游产业景观带和青龙河旅游综合休闲产业景观带,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保障,提升景观带旅游商品、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旅游综合收入。此外,青龙县还规划了“四片区”,包括东部祖山休闲红色文化旅游区、西部山海间温泉康养旅游区、南部茨榆山田园文化旅游区和北部青龙山工业文化旅游区。
二、多元融合,丰富旅游业态
(一)“旅游+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青龙县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精品民宿等主题产品,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9个,建设采摘观光园42个,发展农家饭店、特色民宿等农家乐276家。例如,花果山景区借助山水资源优势,打造原生态旅游景点,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此外,青龙县还充分发挥“北方天然药库”品牌效应,投资建设了集药材种植、培训研发、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同盛中医药产业园。
(二)“旅游+工业”:拓展产业边界
依托废弃矿山和工业遗址,青龙县通过修复治理工程,建设了沙河矿山公园驿站项目和陶杖子黄金工业旅游项目,将沉睡的工业资源变为鲜活的旅游产品。同时,青龙县积极培育工业旅游示范点,结合地域文化元素,引导企业进行特色产品创意研发,催生新的旅游产品。
(三)“旅游+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
青龙县深入挖掘满族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了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如民族博物馆、花厂峪革命纪念馆和烈士陵园、肖营子“四德园”等。此外,青龙县还举办了天女木兰文化节、官场梨花节、板栗文化节等民间节庆活动,推动满族舞蹈猴打棒、满族寸子秧歌、满族八大碗等非遗产品进景区、进民宿。
(四)“旅游+康养”:打造康养福地
青龙县实施了总投资49.5亿元的冷口温泉小镇项目,打造康养福地旅游品牌。此外,青龙县还签约了总投资10亿元的都山康养旅游示范区项目,着力建设温泉康养、运动休闲、旅游度假等八大体系。
三、项目建设与服务提升,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重点项目建设
青龙县加快推进了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如山海间·冷口温泉、祖山景区改造提升、长城旅游公路等。其中,祖山风景区实施总投资5.9亿元的改造提升项目,争创5A景区。长城旅游公路项目全长184公里,串联长城沿线7个乡镇、24个行政村,打造中高端自驾旅游通道。
(二)旅游服务提升
青龙县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全域导视导览系统,打造新型智能化旅游集散地。同时,策划一批精品路线、网红打卡地,提升游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未来展望
青龙县将继续深化“旅游+”模式,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项目建设和服务提升,打造国际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助力秦皇岛市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