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老龄化,湖北宜昌市历经十年探索,成功引入国际经验与资金,打造出普惠型养老服务新范式。近日,“湖北宜昌社区养老综合体示范基地”在西陵区尚书巷社区揭牌,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局长一行到场见证,标志着该市融合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的养老模式取得重要成果。
图为宜昌社区养老综合体示范基地揭牌。瞿志伟 摄
经过三年谈判,宜昌养老项目成功引入亚洲开发银行2亿美元贷款,撬动总投资达26.6亿元人民币,开创国内养老领域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先河。项目构建起“国际金融贷款+地方政府投资+民营社会资本”的三级融资阶梯。同时,宜昌市政府与亚行开展技术合作,将国际先进养老理念与管理经验本土化,并创新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康养产业。
据介绍,项目的核心创新在于系统性构建了完整的“机构-社区-居家”三级养老服务网络:2家大型养老机构提供专业照护;13个社区服务中心覆盖日常生活需求;1家失智护理院、2家老年病医院保障医养结合;智慧平台延伸居家服务,形成15分钟服务圈。
“我们打破了传统养老服务的碎片化。”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政府协调建立的统一数字化平台,社区老人的健康信息与康养机构深度融合,实现了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与按需切换。
新揭牌的尚书巷社区养老综合体示范基地,是宜昌打造“15分钟全覆盖”养老服务圈的缩影。在2.54万平方米的智慧空间内,医疗与托养床位互补,智慧养老与数字化管理深度融合。宜昌市科学评估后,在城区129个社区中选取13个社区率先打造服务圈,覆盖80%城区老年人口。
“走过来只要十分钟,比去医院方便多了,”正在申请理疗的张奶奶说。数据显示,这些社区站点日均服务老人超2000人次,健康监测和日间照料最受青睐。社会资本方负责人王忠安表示,选址老城核心区的优势正是“位置便利”,切实方便老人。
“普惠不等于低质量,”项目负责人强调,项目采用政府建基础设施、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在保障服务质量前提下,将床位费、护理费和生活费总额控制在每月3000至5000元,处于当地居民可接受水平。
图为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局长穆罕默德(右一)与宜昌市政府副市长张琼(左二)座谈。瞿志伟 摄
针对养老人才短缺,项目配套建设了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并与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设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护理学院,持续培养具备国际资质的人才。亚行东亚局局长穆罕默德评价:“宜昌项目展示了国际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范例,值得推广。”
据悉,包含19个子项目的亚行贷款宜昌养老项目,目前已有7个运营、9个完工,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养老床位4226张,将有效缓解当地养老压力。(刘兆奎、李中洋、李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