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登录          人员查询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向纵深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2025-08-02 来源:本站

    半月谈记者 孙清清

    在“十四五”收官与谋划“十五五”的重要关口,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系列新提法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向纵深处迈进。

    时代呼唤“大市场”

    在河南省兰考县政务服务中心,一沓加盖123枚政府公章、覆盖全国上百个县区的跨省通办协议,让29类涉及自然人、经营主体的上百个联办事项,实现“一件事,跨域一次办”。

    上百枚红彤彤的印章,传递出各地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热切期盼,也彰显了党中央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高瞻远瞩。

    综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务服务中心 李志鹏 摄

    近几年,逆全球化甚嚣尘上,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为应对外部挑战,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5年来,一系列顶层设计依次铺开。

    从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到今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公布,再到这次会议进行再部署,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蹄疾而步稳”。

    这是一场“破”与“立”的改革。

    “破”,就是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立”,又向何处去?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五统一、一开放”,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此次会议还提出六方面任务,包括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等。

    一项项重磅部署,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改革直指“循环堵点”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是内部可循环,这也是大国经济的独特优势。如何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好地贯通起来,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堵点,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批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纠治。但一些领域制度规则不完善、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屡禁不止等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方为保护本地税基和增加本级财政收入,出现地方保护,导致区域间恶性竞争和市场分割。为此,此次会议首次提及“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直指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积弊:“内卷”。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人们在广西南宁市西关夜市选购美食 黄孝邦 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一以贯之地提出持续扩大开放,且不只着眼“对外”,也强调“对内”。会议要求“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态势,实施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取得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今后一个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想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进一步畅通内循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市场潜力,推动经济发展向国内需求主导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我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瘦身”。4月24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对外发布,事项数量从2018年首版的151项压减至106项,“一单尽列、非禁即入”,让企业可进的领域更多;清理整治市场准入壁垒,让要素资源流动更顺畅……

    仍需破解“深层阻隔”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地出现一些可喜变化:

    京津冀三地实现230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09项从业资质资格互认;不久前,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前置货站在苏州正式启用,让跨区域贸易更加顺畅,进一步激活全国统一大市场活力;河南凭借区位和交通优势,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

    有成绩,也要看到不足。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不能只是“表层融通”,要着力破解“深层阻隔”。

    一是着力打破历史惯性和路径依赖。坚决打破思维定式、防止本位主义,针对重点领域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紧盯不放、久久为功,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二是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发挥的过程中面临不当竞争和市场干预等一系列问题,要优化行政考核方式,着力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转变地方发展方式,破除地方政府所施加的阻碍。

    三是做“减法”破壁垒的同时,也要做“加法”增活力。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出更高要求,要以改革持续优化服务保障,以更有力的举措完善准入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让创新活力持续涌动,发展动能不断释放。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共建联办单位: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法律服务:国史教育法律咨询服务中心   法律支持:大明川中华法系论坛组委会
    .Copyright@2024 北京今日头闻传媒中心,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9831号
    工信部 京ICP备202408658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968号
    投稿邮箱:jinrit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