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登录          人员查询
    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讲堂
     法律讲堂
     
    警惕!免费“机顶盒”成诈骗工具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2024-12-07 来源:本站

    所谓的“宽带工作人员”来家中免费升级网络或维修设备,却让固定电话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渠道”,不少老人浑然不觉……

      近期,天津等多地破获诈骗团伙以到家中维修宽带网络为由安装“黑盒子”的案件。警方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警惕,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家中多了一个闪烁信号的“黑盒子”

      天津市公安局北辰分局近期获得线索,辖区内一小区住户的固定电话涉及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联通公司某业务网点负责人也找到公安机关,表示他们在工作中同样发现该固定电话存在异常,已办理停机等待核实情况。

      办案民警经调查,发现机主是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人,家中另雇有一名保姆,二人均不具备作案条件。老人回忆,一周前,有一名自称“宽带工作人员”的男子来电,称要入户升级宽带线路,如不参与调试,家中的固定电话就不能使用了。

      随后,假冒的“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中,进行了20分钟左右的调试,并称线路升级需要等待一周,固定电话暂时不能使用,一周后他再来维护。让老人没想到的是,家中的固定电话已变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工具。

      记者调查发现,这并非个案。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七支队三大队大队长李玉国介绍,近期天津市已有数起案件立案。今年以来,北京、广东、山东等地也发生多起相关案件。

      微信截图_20240807220056.png

      VOIP语音网关设备。(受访者供图)

      办案民警介绍,这些居民家中的固定电话线终端多了一个闪烁着信号的“黑盒子”,这就是运行中的VOIP语音网关,可将境外网络信号转化为本地固话信号。部分被安装“黑盒子”的用户,误认为这就是普通的“机顶盒”。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特点,给境外诈骗来电披上一层国内号码的“外衣”,以提升诈骗成功率,每小时可拨打数千个电话。同时,通过远程控制异地设备,实现了人机分离,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网络招募“工作人员”,安装对象有针对性

      “此类诈骗团伙组织化极强,作案行为隐蔽,且针对特定人群。”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四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李嘉璐说,“他们的安装目标主要是老年人家庭或小旅馆。这些场所的特点是固定电话安装时间较久,且使用频率较低。”

      经审讯发现,在天津市北辰区作案的犯罪嫌疑人,通过求职网站找到相关“工作”。嫌疑人交代,不久前,他通过网络应聘了一份“安装设备”的工作,“上级”将假冒宽带公司员工的工牌、要安装的“黑盒子”邮寄给他,线上派发上门安装任务。

      经查,嫌疑人安装第一个盒子的报酬是300元,此后每安装一个,报酬就递增100元。“犯罪嫌疑人明知是为诈骗分子服务,但是在高额报酬下,还是选择了违法犯罪。”李玉国说。

      目前,该案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经初步核实涉案22起,嫌疑人获利数万元,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微信截图_20240807220140.png

      天津市公安局北辰分局办案民警缴获多个VOIP语音网关设备。(受访者供图)

      办案民警还发现,此类诈骗团队十分警觉,一般会安排一拨人上门安装、另一拨人上门拆卸,设备回收后重新进行下一轮活动。诈骗团队使用一个电话的时间一般仅有1天到2天,就是因为担心被公安部门或运营商监测到电话的异常行为。

      “我们破获的此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大多受境外势力操控,被捕嫌疑人大都处于诈骗链条下游,并非团伙核心成员,使得电信网络诈骗难以被彻底根除。”天津市公安局北辰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九大队副大队长段政兴说。

      李玉国提醒,需要警惕沦为电诈团伙的“工具人”,这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提升防范意识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为方便作案、转移赃款、逃避打击,需要大量掩盖诈骗行为的“通道”,其中不仅有“黑盒子”,也有个人电话卡、银行卡及相关信息,并衍生出推广引流等涉诈黑灰产,通过多种手段诱骗群众“协助”完成诈骗犯罪。警方提示,应注意识别诈骗手段。

      首先,提升防范意识,对“上门人员”要进行充分的身份核实。

      受访人士认为,此类诈骗行为容易盯上老年人等群体,是因为部分老年人不了解如何判定“上门人员”身份。应继续加强反诈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李嘉璐介绍,通常电信网络诈骗会包括“人物未知、线上沟通、利诱或威胁”等要素,当遇到这些要素时,必须提高警惕。

      其次,强化技术反制,进一步提升潜在受害群众的发现能力。

      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建立预警劝阻等机制,提升预警信息监测发现能力。针对此类将“黑盒子”安装进百姓家庭的案件,应进一步提升技术防范能力,及时排查固定电话等风险,并对百姓进行有效提醒。

      此外,也要强化平台责任,对不法分子通过招聘网站等招募“下家”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平台应进一步完善招聘信息发布流程,对招聘企业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核和动态把关。尤其是对一些资质存疑、薪资过高的公司招聘进行复核,如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应做好用户风险警示提醒。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共建联办单位: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法律服务:国史教育法律咨询服务中心   法律支持:大明川中华法系论坛组委会
    .Copyright@2024 北京今日头闻传媒中心,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9831号
    工信部 京ICP备2024086589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968号
    投稿邮箱:jinritw@163.com